第九十二章 针上雕花,最精妙艰深的儒家改良(3/5)

  【汉末太平道】小说免费阅读,请收藏 零点小说【0xs.net】,如果无法弹起阅读主题设置栏,请闭关器浏览告广蔽屏能功即可。

  「这些税钱的减免,必须由中央朝廷与地方郡国,达成共识。减少的时候,也得一点点来,让地方郡国能够接受。若是前两项『度田核籍』丶『减免杂税』,能够都做成了,才能组织起可靠的骨干人手,去『抑制兼并』。」

  大儒荀爽声音低沉,如同背负着泰山之重。此刻,他讲述的每一句话,都是数十年官僚经历的经验,是发自大儒学者的良心。要从体制内部进行改良,就非得这样一步一步丶小心翼翼,把握着火候与时机才行。因为,这是要让已经占据利益的统治阶层,让渡出一部分利益给百姓。这几乎是天底下最难做的事,是儒家治政中最复杂艰深的「改革」。

  「想要『抑制兼并』,必须循循善诱,先礼后兵。纵观前朝的各种办法,也就是『税契—减赋—赐爵』三种,来换取士族,尤其是世家大族的合作。世家大族与豪强的庄园,愿意转正其佃客为齐民的编户,缴纳常年税赋的,就赐予新契,减少更赋。对完成『隐户转编户』丶『寄名田转契『的宗族,则赏赐乡亭『乡里义碑』,并赐爵一级。而赐爵又可抵徭役丶赎罪.」

  「只有这两种优待,拉拢了八丶九成的士族豪强后,才能对剩下的一丶两成,对『拒不转正丶聚徒为暴』顽固豪强,进行田地与丁口隐户的强行剥夺。治国之道,刀兵血光,尤其是对世家丶豪强动手,是最后才用的手段,非得仁义用尽,才可行之」

  「再往后,针对灾年疫年的『赈济仓贷』,则是最需要执政能力,执行难度最高的。郡国以太仓旧储与豪强输谷,赈济百姓,春贷秋还,灾年减免这策略说起来容易,一旦在地方上执行,就往往弊政百出。地方吏员贪婪逐利,常常与朝廷的政策相反,会逼着百姓借贷,再高息收贷,趁着灾年大行兼并要给灾年的百姓一条活路,恐怕还是得靠仁义的大族,收纳流亡的灾民才行!嗯,你说雇佣灾民,修筑水利工程?要维持灾民的秩序,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啊!不过,你太平道擅长鬼神之说,也擅长赈灾救济,或许是能行得通的。」

  「而要监督地方的政策执行,又得有『清议监督』。恢复郡学—乡里的清议听讼,由三老丶孝廉丶文学掾参与,考察吏员所为。然后,重申尚书—州郡的官吏考课,把『度田』丶『正税』丶『均平』丶『赈灾』,纳入二千石官员的年考,并与察举孝廉的名额挂钩。只有以各地士族最在意的『举荐名额』,才能来换取他们的执行力.对,你说的不错,这就是『妥协』。中央与地方的妥协,朝廷与世家大族丶地方豪强的妥协」

 

 

本章未完,点击[下一页]继续阅读-->